close

 

自序

 

    詩集以<浪人>為名,是有感於人生旅途裡一些深刻的經歷和意象,其中較常縈繞,睡前可以自我觀照到的,是心境的漂泊。

 

    我喜歡安定自在的生活,但卻隨著命運的游移刻劃出峰迴多變的軌跡,起伏轉折之間所面臨的驛動和處境,往往也不是自己所能預料或抗拒的。因不斷的經歷各種不同環境、不同立場和思考觀點,被迫必須學習適應、隨遇而安,對於因緣離合的無常有較深刻的感受,經常不知不覺以過客或旁觀者的觀點來看待或處理周邊切身事物。乍看似乎通達超脫,但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些譎詭和偏離實際,比如可能會過於大而化之,可能執著於別人不在意的,反之則不在意別人執著的,有時候連自己都不免為覺得荒謬、好笑。我猜,或許這樣的心境比較適於寫詩,因為人們對詩人總是較為寬容,同情他們總是處於自己也不能確定的狀態。說不定,這樣的心境可以比較接近缥緲的詩性邏輯。

 

    很幸運的,因緣際會在台南市文化基金會主編<王城氣度>月刊,雖然從創刊到停刊不過兩年多的時間,已著實增添了一段難得的經歷和視野。看著開台的老城市裡多元的文化藝術綻放,人文思想的流動和匯聚,且鮮活的在當代交融,讓人真切感受到個人的渺小,以及有幸參與其間的欣悅。同時,也清晰的看到一個台語文學創作者必須深思的現象:即便在一個有歷史縱深、蘊含豐厚本土文化的傳統城市裡,即便從市井街坊到官方體制內,多數的人際交流都是使用台語發話,然而相形之下台文的書寫卻少得不成比例。面臨當前大環境諸多不利因素,現階段如何運用文學的力量,或參考文化創意的行銷策略、思維鎔舊鑄新,拓展出母語新的意境和格局,擺脫被定位於日常生活用語的刻板印象,讓更多民眾可以體認到母語的美和傳承發揚的意義而積極投入參與應是創作者必須共同多費一分心力的。

 

    就文學創作的角度而言,我選擇了苦中作樂的抒發。或許經歷過不少困厄,總覺得人生局限在現實裡面對生老病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已經算苦了,實在沒有必要再錘鍊更多的苦,特別是對一個背負滄桑歷史的族群。因此,詩集中除了「彎斡的宴席」意象較為感傷,以傳統七字仔懷舊形式回憶昔年一段農村紀事之外,其他的都抱持隨興創作的心態,可能綜合素材、靈感、時勢、天氣,或者鄰人有沒有繼續練歌而蘊釀出不同的思緒。面對歷來被殖民、被加諸的不公義和進入後殖民時期猶揮之不去的陰沉,我則調整以調侃、反諷權充領受和回應。

 

    這本詩集以台語詩為主體,選錄了三年多來創作的台語詩五十八首,附上同步創作的華語詩十四首,合計七十二首。之前參與2008詩行台灣母語詩人大會期間,初認識的大會主持人廖瑞銘教授知道我編寫華文刊物,大概是出於好奇求證,問我是不是內在有台、華語兩種不同的思考模式,我點頭表示應是如此,覺得使用母語創作時牽動了內在比較深厚篤實的情感,尋思間似乎會自我轉化和制約,事後覺得這也可能只是自己主觀的想法,因此籌備這本詩集時決定將多半因應月刊創作的華語詩一併附上,或許可以提供有興趣探索隱覆在不同語言文化資料庫底下的思考運作的讀者對照參考,增加一些額外的閱讀情趣。

 

    最後,承蒙素來景仰的評論家廖瑞銘,詩人學者李勤岸、陳明仁等台語文學前輩,在百忙中特地撥冗寫序導讀,提升詩集內涵質感。水墨大師顏聖哲、書法大師曾臥石,揮毫鼎力相助,使詩集更顯優雅精緻。此外,特別是海翁台語文學月刊的創辦人,也是目前台南市文化基金會的執行長蔡金安老師,從帶引我進入台語文學領域開始,一路支持信任,提供創作發表平台和相關工作,包括還豪情的跨越其專業範圍,大手筆捐助基金會開辦<王城氣度>月刊,協助各界推展文化藝術,幸好沒有把他搞到破產。於此一併致上最深摯的謝意。

 

                                
陳建成 2008/6/12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nin19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